感統失調這個詞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感統失調就容易緊張,但殊不知,孩子感統失調也分為不同的時期不同程度,有輕度感統失調、中度感統失調和重度感統失調,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兒童輕度
感統失調的表現。
很多孩子早期的感統失調并不明顯,但是前期不進行改善任由其發展到后面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平時就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以下這些行為很有可能就是孩子輕度輕度感統失調的表現了,家長應該提早重視和改善。
一、孩子在特定的年齡的不會翻身、滾動、爬行,坐和站都有困難
一般情況孩子在4個月左右就能翻身,10個月左右就能爬行,,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行動還有苦難的話,家長們就應該重視起來,很有可能是孩子輕度感統失調的表現,家長注意鍛煉孩子的四肢。
二、不會系鞋帶,不會騎腳踏車
系鞋帶雖然是很小的事,但是對孩子的手部動作要求非常高;騎腳踏車更是復雜的行為能力,所以,如果孩子不會這些的話,就很有可能存在感統問題。
三、玩玩具的技巧不夠,邏輯思維能力不足
感統失調是指將所有的感覺信息進行有效的分類統一整理,然后對外界進行有效的反應,所以,如果孩子不會玩玩具或者經常將玩具損壞,也可能是是輕度感統失調的表現。
四、語言能力發育遲緩
孩子多久會叫爸爸媽媽,對詞語的運用,基本的語言表達等等,如果孩子聽力沒有問題,但是無法專心聽別人講話或者無法完整表達出自己想講的話,也可能是感統失調。
五、反應敏銳,對周圍的事物很抗拒,喜歡口味重的食物
觸覺感統失調的孩子對旁人的觸摸反應非常敏銳,嬰兒時期表現在拒絕被爸爸媽媽以外的人抱,不喜歡親吻,不喜歡洗澡等等,長大之后對群體活動也非常抗拒,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六、身體發育正常,但是行動卻非常笨拙
孩子的身體發育基本符合正常的發育標準,但是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走路特別慢、容易摔倒、動作不協調等情況,也可能是孩子輕度感統失調的表現。
專家指出,我國80%的兒童有感統失調,這并不是病,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在孩子有上述輕度感統失調的表現時,及時加以重視和改善,不錯過黃金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