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城市化發展,孩子的教養成本越來越高,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孩子感統失調呢?特別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往往是嬌生慣養、注意力差、說一不二,這也是
感統失調的表現之一。
一方面是由于大家以前對感統領域知之甚少,即便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現象也被家長忽視了,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條件變好了,孩子生活的環境和以前不一樣,很少和外界事物接觸,從而導致
感統失調。
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般家庭的感覺教育環境是非常好的,家里兄弟姐妹眾多,和左鄰右舍的來往也比較頻繁,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融為一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有訓練自己感覺統合的活動:戲水、摸魚、爬樹、割麥子、捉蟲、爬山……處理和自己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等等,無一不在鍛煉人的感覺統合能力。所以讓孩子接觸外界事物、親近自然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很有利。
除了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生理因素之外,還有哪些造成孩子
感統失調的原因呢?
一、家長的過度保護 當孩子出現喜歡吃手,總是把東西放在嘴里,喜歡到處爬的現象時,帶養人的保護和愛干凈,阻止了孩子的這些行為,但這是孩子敏感期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任何正常孩子都會有的現象,家長用所謂的愛和保護,一味的制止孩子這些行為,讓孩子減少了對外界事物的認知,造成孩子感統失調。
二、城市化因素 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單元式的住房環境多是封閉、狹小,大大限制了兒童和社會和大自然的接觸時間和空間,容易使兒童形成不善交際等性格弱點。經常不和大自然接觸,心胸容易壓抑,不舒展,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兒童感統失調的預防期在0-3歲,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在3-6歲,彌補期在6-12歲。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雖然有很多游戲的方法可以進行輔助訓練,但只有經過專業的感統訓練,才能有效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