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家長都發現了,為什么現在孩子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教育資源越來越好,但是兒童感統失調的事件卻頻發呢。研究表明,大量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只是程度有多有少,究竟孩子為什么會感統失調,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為什么會感統失調?
導致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生理原因和環境及人為原因。
生理原因
孩子的感統能力從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并發展,所以媽媽在孕期時沒有遵循正確的生活作息方式,經常熬夜、加班,過度高壓的生活節奏,都會造成孩子胎位不正,從而引起平衡感失調。
同時早產和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因為在出生時天生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失去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次觸覺刺激的機會,容易造成觸覺感統失調的問題。
環境及人為原因
現代化的高速發展,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出門玩耍,只要有個手機、電腦就可以在屏幕前坐一整天,這樣從根源上就阻斷了孩子們從外界環境中得到必要感統刺激的機會,很容易出現不合群、運動協調性差等各種感覺統合失調問題。
當然父母的過度溺愛也是感統失調的一大殺手,無論什么事情都事事包辦,根本不讓孩子自己動手,不用孩子開口,就能把他想要的東西擺上來,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導致部分感統功能刺激不足,最終影響到感覺統合功能的良好發展。
不過對于感統失調家長也不用過于擔心,在12歲前通過有效的感統訓練方法,是可以改善孩子感統失調的問題的,具體要怎么訓練,還需要根據孩子的感統能力測評結果,來制定針對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