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機構調查顯示,大部分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但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智力上大部分沒有缺陷,而是在學習和生活上會有很大的困難。而每個孩子的感統能力發展存在個體上差異,因此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日常生活細節中來判斷其是否感統失調。
前庭系統、觸覺系統以及本體覺系統是人體的三大感統合覺系統,其它的還有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等。而孩子感統失調,大多都是這些統合系統失調出問題了,下面介紹一些孩子感統失調在生活中常見的表現。
一、平衡感差,笨手笨腳、走路不協調。
平衡感是人體前庭系統掌控的,主要的功能是幫助人對方向感和距離感做出正確的判斷。固有平衡能力或前庭平衡發展不全,會導致在走路時不協調,具體表現為平??偸菒垡槐囊惶?,害怕站在高臺上,上下樓梯也時常遇到困難,這些孩子一般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行走。如果路上遇到障礙物,他們也不能順利跳過或跨越。走在傾斜的路面或較陡的坡面上時,平衡感差的孩子也顯得笨手笨腳。
二、觸覺統合失調,剪指甲時容易緊張。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討厭甚至是害怕剪指甲,大多數人都會學著去適應,然而仍會有一些孩子一直害怕甚至發生異常狀況,這就是觸覺防御過當的現象。同時這些孩子還可能特別討厭剪頭發、洗頭發、洗臉、洗澡等,這些都是觸覺統合失調所引起的。
正常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特別討厭做某些事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多次重復性學習,這種抵觸情緒會逐漸改善直至完全消失??蓪τ诜烙赃^強的孩子而言,這些學習到的經驗并不能幫助他們加強適應,如果勉強他們進行練習,常常會適得其反。
三、本體協調能力差,無法掌握倒水的技巧。
本體協調能力差的孩子在進行倒水的動作時也經常會遇到困難。例如,將水壺中的水倒入杯子中時,不僅要用眼睛觀察水壺壺口和杯子口之間的相對位置,還要掌握好水壺在倒水過程中重量的改變。這一過程不僅手眼要協調,還要控制好肌肉的收縮。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對于本體協調能力差的孩子來說難度卻相當大。
四、視覺統合能力差,無法對事物進行正常排序。
視覺統合能力差的孩子在排列東西,整理桌椅時常常會遇到困難,將方向弄錯;也會把鞋子穿錯左右腳、不會系鞋帶,玩具無法回歸原位,扣扣子有困難等都是常見現象。
五、聽覺統合能力差,聽寫測試有困難。
聽覺統合能力差的孩子,在進行聽寫練習時經常遇到困難,漏字、漏段或是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跟上速度,這都是因為他們對于聽到的聲音信息無法進行實時了解并處理,故而反應較為遲鈍和異常。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可以帶孩子去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做一個全面評估,感統專家會結合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些行為,以及感統測評時候的表現,來判斷孩子的感統能力發展情況,給孩子制定適合的感統訓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