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在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中,重度者約占10%,輕度者約占34%。而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兒童在感覺統合上出現問題。由此可見,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現代疾病”,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城市病”。感統失調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下面感統100網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感覺統合失調的生物學因素。
1.感覺統合失調遺傳方面的因素
家族中有人曾患某種神經癥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等)、學習障礙(尤其是閱讀障礙)、各種殘疾及過敏中毒史的,則其他成員發生此類疾病的危險性較高。這里除了遺傳基因影響外,心理因素影響也不可忽視,即增加患病的易發性或影響身心健康的脆弱性。
3.感覺統合失調生化失調方面的因素
(1)神經化學物質傳遞異常:通過研究尿、血液或腦脊髓液中神經介質代謝物數量的減少,研究藥物對大腦認知的影響,研究藥物對個體注意、學習與行為的影響等,人們發現了神經化學物質傳遞異常問題。兒童神經化學物質傳遞異常會導致多動癥、注意缺陷、學習成績不良等。
飲食結構影響著兒童的大腦工作能力:平衡的飲食可以使兒童大腦保持清醒狀態,不至于過度興奮或萎靡不振,如果兒童飲食結構中蛋白質的含量偏高的話,會導致兒童處于過分興奮狀態之中,引起多動,影響學習;相反如果兒童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偏高的話,會導致兒童極易疲勞,大腦處于抑制狀態之中,造成精神委靡,同樣也影響學習。
(3)內分泌腺功能失調:某些激素失調會引起兒童早期大腦損傷或身體狀態的改變,并由此干擾學習,最典型的例子是甲狀腺功能失調。甲狀腺素分泌過少則造成精神低落、過于平靜,使得學習沒有動機、缺乏激勵,如果兒童在出生時母親甲狀腺素缺乏,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以致影響智力的發展、語言的接受與表達以及身體運動機能的發展;而甲狀腺機能亢進則對兒童的身體發育、智力發展等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4)低血糖:腦的代謝要依賴于一定量的葡萄糖供給,如果我們吃得過少,使體內的血糖量遠遠低于正常水平,大腦就不能保持正常的活躍水平,導致學業不良、多動癥等。低血糖會危及兒童大腦的發展、尤其是出生后的頭兩年內。低血糖情況發生得越早,越頻繁,大腦受損傷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不及時解決,大腦的神經細胞就會受到損害,常常導致智力落后、動作發展遲滯,以及大腦重量減少等。其易發人群包括雙生子、低體重新生兒、母親患有腎功能失調、母親在妊娠期間患糖尿病以及營養不良等。
(5)其他因素:研究發現,幾乎一半以上的多動癥兒童血中含鉛量較高。工業社會的環境被污染,汽油燃燒時,其中的鉛會被排放入空氣中,易被兒童吸入體內;用含鉛的塑料玩具、餐具,帶油漆的家具等,都會使兒童體內鉛含量過高。
另外,各種食品添加劑如調味劑、人工色素、防腐劑、膨化劑、香精、咖啡因等對兒童的中樞神經活動也會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有更多的機會食用飲料、糖果、冰激凌、香腸、罐頭食品、休閑食品。兒童飲食失調也會影響其中樞神經的正常發育:高蛋白、高脂肪、糖的攝入量過多;維生素缺乏;水楊酸攝入量過多等。
各種生物化學環境對兒童的成長也極為不利。如:濫用涂改液、熒光燈、新型高層建筑中的射線污染、電磁微波“煙霧”作用等。
(6)先天或后天生理的殘疾:因妊娠中毒與過敏、出生缺陷、剖腹產綜合癥、難產缺氧、各種身體損傷、代謝障礙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而導致的各種先天或后天殘疾,一方面可能影響或限制個體的正常活動或交往機會,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殘疾而感受較多的挫折,造成心理和行為的偏離。
以上就關于“感覺統合失調的生物學因素”的問題,其實造成感覺統合失調的因素,還有很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之一。當您發現您的小孩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應及時帶上您的小孩去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進行感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