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越來越多,在網上搜索或者自主上門的客戶都咨詢過類似的問題,“我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說話怎么辦”、“我家孩子說話斷斷續續的,不能流利的說完一句話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其實語言發育遲緩,也是感統失調的表現之一。那么孩子的哪些行為是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呢?
語言發展起步晚
正常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叫“爸爸”“媽媽”了,而且吐字還比較清楚,但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沒有準確的叫“爸爸”“媽媽”時間,會落后于正常兒童很多。
語言發展速度慢
孩子學習說話的黃金時期是2-6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差不多學會了很多的詞匯,但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他所學到的詞匯就很少了。一般會落后于正常兒童語言表達能力達到半年及幾年以上!但是寶寶的黃金語言發育時間段就是在2-6歲,所以家長若是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早干預。
孩子語言發展程度低于正常水平
(1)孩子不能開口說話或說話時只發一個音,其他發音含糊不清。
(2)說話出現前后顛倒,且包含的詞匯量少,說的話讓人不能理解。
(3)常用擬聲詞、象聲詞代替一些物品的名稱,如:用“汪汪”表示狗。
(4)只能用幾個詞匯組成一句話,無法連貫表達。
(5)不能用正常語序表達句子,不懂得語法,只會用名詞和動詞,不會用形容詞、連詞等修飾詞。
(6)分不清昨天、今天、明天等時間詞的含義,沒有時間觀念。
語音不清以及伴隨其他問題
發音不準、吐字不清。一些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因口語表達能力低,或伴有發音異常,多用示范、手勢、模仿作為代償的交流方式。此類兒童2歲不會講單詞、3歲不會講2個詞的短句,與同齡兒童相比,3歲以后詞匯量少、講話過短、句子結構幼稚、語法錯誤多、常忽略開頭和結尾。
語言理解困難和聽取指令困難
有些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不能理解詞義或者不會應對詞語表達意思。聽取家長的指令困難,理解不了正常詞匯含義和短語內容!
那孩子出現語言發育的感統失調怎么辦?小編建議家長們可以直接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測評,機構老師會根據孩子的情況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