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會發現明明自己的孩子腦子并不笨,但是在學習能力上卻總是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理解能力差等障礙,和其它同齡人相比拉開很大差距,而去醫院檢測卻被告知是感覺統合失調,那么究竟什么是感覺統合?孩子感覺統合失調該怎么辦?
什么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對個體從不同感覺器官(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前庭覺、本體覺)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包括:比較、增強、解釋、統一、聯系等),簡稱“感統”。
感覺統合理論是在1969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nna Jean Ayres)率先系統提出。到1970年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在成長期出現問題的兒童越來越多,經過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 (J.Ayres) 終于在1972年根據腦功能研究成果,提出了感覺統合理論。
愛爾絲博士認為感統統合是指人體各器官將外界輸入的感覺統合信息組合起來,然后交給大腦做統一統合處理,從而讓身體對外界刺激做出正確反應。感覺統合概念在行為和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被廣泛應用,也可以說感覺統合理論是在腦神經神經生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感覺統合失調怎么辦?
當確定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表現,就需要及時帶孩子去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或者專科兒童醫院門診為孩子做一個詳細的感統能力檢測,從而全面了解孩子目前感統能力的發展情況,并根據孩子的測評報告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改善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以上就是“什么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怎么辦?”的全部回答,0-12歲是兒童進行感統訓練的重要時期,一旦超過12歲,兒童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這時候要想再改善感統失調就特別困難了。了解更多關于孩子感統失調怎么辦的相關問題,可以瀏覽往期文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