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都市化生活狹隘的生活空間,戶外活動減少,大人對幼兒保護過度,獨生子女群體生活不足,過早進行認知教育等,使嬰幼兒期的感統學習明顯落后。
據了解,感統失調不是病,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別而已。感統失調一般分為3個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很多人成年以后還是會有感統失調,最常見的就是暈車、恐高。小孩子恐高是感統失調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方向感不好、恐高、暈車……這些都是典型的前庭功能失調的表現,想想看,孩子如果連這些日常生活中小事情都做不好的話,心里肯定感覺特別挫敗,漸漸地就容易對生活失去熱情。
感統失調的表現:
1.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沖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等。
2.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等。
3.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5.冒險行為,自傷自殘,不懂總結經驗教訓。或者少動,孤僻,不合群,做事縮手縮腳、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為。
6.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7.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