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100網后臺經常會收到許多家長關于口吃問題的反饋,小孩子口吃可能是
感統失調導致的。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對口吃經歷的描述,比如《國王的演講》中的主人公,就是從小就口吃,一直被同學嘲笑,后來經歷了一系列的訓練,完成了自我蛻變,成為一個可以當著萬眾人演講的國王。那么,口吃如此常見又容易被誤解、嘲笑,若是感統失調導致的問題,
孩子口吃應該如何糾正呢?
口吃(俗稱“結巴”、“磕巴”)是一種言語障礙。口吃的許多表現不能被他人觀察到,這包括對特定字、詞的恐懼,對特定情景的緊張、焦慮,對會話內容的害羞和言語中“失控”的感覺。它不僅跟遺傳、神經系統發育有關,同時感統失調和周圍情境、氛圍等諸多方面也或多或少影響著它的出現,是非常復雜的語言失調癥。所以針對孩子口吃應該如何糾正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首先解決心理障礙,再用適宜的
感統訓練方法對癥下藥。
發音法 就是要在每句話的開始輕柔地發音,改變口吃者首字發音經常很急很重的特點。說話的速度降到最低,大概一分鐘60-100字。這樣有兩個效果,一是慢速讓人心態平靜,二是有一種節奏感。這兩點都能有效地減少口吃。口吃者在朗誦和唱歌的時候不口吃,就是因為有一種穩定的節奏感在里面。
呼吸法 提倡腹式呼吸法。由于深呼吸能使肌肉獲得適當的運動和協調,能松弛與緩和身體各部分和顏面肌肉的緊張狀態,能逐降低這種持續性口齒不清的狀態。
沙盤療法
通過沙盤來表現自己,冥想來放松自己。結合孩子的內心狀態,可以盡快解開心結,有助于排遣壓力。再結合發音法,創造一個良好、溫馨的氛圍環境,一般情況下的孩子半年到一年即可恢復。
以上就是孩子口吃應該如何糾正的感統訓練的方法。孩提時代出現的持續性口吃,可能是因為左腦發育不正常,造成大腦皮層與說話能力有關的地帶出現不銜接的狀況。這種情況不僅會造成語言障礙、心理陰影,還會伴隨前庭覺感統失調的癥狀發生。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長大就好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進行感統訓練,刻不容緩。